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开展建邺区“智慧教育”胡劲草名师工作室活动

草木流金,东篱菊瘦。2024年11月20日,建邺区“智慧教育”胡劲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开展主题为“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本次活动由工作室主持人胡劲草老师主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教授莅临指导。

活动开始,胡老师代表工作室对专家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接着工作室的张秀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智慧教育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相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张秀老师以工作室杨加怡老师在建邺区智慧教育之小初衔接活动中讲授的《春夜喜雨》一课为例,从“生成AI诗人对话”“在AI帮助下以诗绘图”以及“多媒介感悟诗情”三个角度,为老师们呈现了智慧教育在古诗教学中运用与探索。

随后,汲安庆教授为老师们开设了专题讲座《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浸润的层次、原则与实践》。汲教授先为老师们厘清了“浸润”一词,浸润强调了教育的内生性,是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的精神对话与生命融合。言语内容层的美学浸润既有表层的事、情、理,又有深层的文化意蕴、文化原型或文化母题。汲教授通过许多鲜活的教学案例,提醒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表层的词句,也要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产生精神的共鸣。汲教授还强调,文章的结构也是有审美的,比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的“波峰波谷”式的结构就很适合小学生的写人的作文教学。汲教授还从实践层面引导老师们关注科学与审美的相乘、熟悉与陌生的相乘、自我和他人的相乘。

讲座后,老师们也针对讲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惑:“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保留孩子们的想象力?”汲教授认为孩子们需要去体验生活,从自然、真实的生活中汲取能量。同时,汲教授也以自身的经历提醒老师们,理论性的文章和感性的文章都很重要,教师的写作要有感而发。

教育不止,探索不息。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智慧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教育新天地!(撰稿:杨加怡  编辑:王宁琳  审核:魏婕)


校园快讯